2020-04-21 14:13 湖北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 文章来源:未知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7日发布《关于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的通报》,截至4月16日24时,确诊病例核增325例,确诊病例的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
为什么订正后的数据会与前期公布数据有出入,“武汉市是不是瞒报了”,舆论场会有这样的疑问。客观地说,发出这样的疑问有它合情合理的现实逻辑。问题在于,对此怎么看?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并不需要复杂的推理论证,靠常识就行。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故、公共卫生事件之后,根据新的线索和确凿证据,盘点疏漏,察疑补缺,订正早期统计的数据,这是各国通行的惯例。
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此次专门成立调查组,组织多个部门进行线上比对、去重、补全,线下按照全覆盖、无遗漏要求逐人排查核对。这样的做法,既是通行惯例,也是一种主动纠偏,是对事实负责,对历史负责,更是对生命负责。如何看待两组数据的不同,这是一个基本逻辑,也是一个基础常识。
循着常识,我们还可以进行以下追问。
首先,武汉市有没有必要瞒报确诊和病亡人数?
凡事总得有个起码权衡。如果冒着风险所能换取的回报却微不足道,甚至要让自己深陷泥潭,谁会孤注一掷?
瞒报相关数据,必须要承担总有一天要露馅、纸终归包不住火的风险。这种风险指向的后果,将是以瞒报者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并受到严厉问责为代价。它能获得的收益呢?数字少一点,就能升官?就能发财?或者也可以像美国议员们那样,趁着疫情信息没有披露,大肆抛售股票获利?
我们没有看到这样能够形成“正向刺激”的案例,相反,湖北省、武汉市相关官员因为疫情初期应对不力被问责的事实,像一把利剑悬在空中。
其次,如果真的瞒报,数据的“缩水”是否足以让瞒报者免责?
武汉市成为这次疫情的重灾区,排查人数以千万计,确诊人数以万计,病亡人数以千计。和平年代、岁月静好,无论哪一个数据都是惊人的。在一个信息多元、广泛流通的社会里,这样一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实质上已经被放置在高倍显微镜下。
如果通过减少部分数据,就能让对数据动手脚的人免责,或者至少可以减轻惩罚,那么,为什么不干脆“下手再狠一些”,把数据做得再“合适些”,岂不是更方便甩锅?
通过和最终公布的数据对比,两组数据的误差都在合理范围内。按照统计学的一般原理推算,这应属于统计方式方法上的疏漏,而不是刻意的瞒报。必须要说,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第三,为什么会出现前后两组数据的出入?
这实际是个技术性问题,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通报对此作了充分说明。在疫情突然袭来的早期,湖北特别是武汉的疫情防控需求同救治能力之间,呈现出一条悬殊的鸿沟,不仅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十分紧缺,而且重症和危重症救治资源异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保证不留死角、不存遗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没有及时应对和统计的案例。各国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实,都为此提供了充足的论据支撑。
疫情席卷全球,让我们愈发看到病毒疫情的狡猾与人类认识的有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好万全准备。将有限的医疗资源集中用于重症救治和危重症救治,成为疫情早期最为理性的抉择。相信每一个正在经历疫情大考的国家和社会,都能够体会到生命关头艰难抉择的滋味,更何况两个多月前,面对一场遭遇战、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和中国人民。
事实上,随着全国驰援力量的加入和应收尽收各项举措的落实,这个方面的问题在湖北和武汉很快得到了解决。
通过这场战“疫”大考,中国老百姓实实在在见证了这个国家确确实实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不变的作答主线。“刻意隐瞒”这种自毁长城的短视做法,从来不是中国政府的风格。中国知道,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尽快遏制疫情蔓延,才能尽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每一个处于风暴之中的国家,对此应该都有了深切的体会。
实事求是是中国一以贯之的立场和原则,在这一次疫情当中,中国同样坚守了这个尺度。以尊重生命的名义,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正,正是实事求是原则的又一次落实。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上的群体,但凡有一颗公道之心,就能从大量事实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坚守实事求是的准则,高度推崇道义并且为此身体力行。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