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孝感人事考试 > 考试快讯 >

2020上半年湖北教资笔试备考:《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技巧分析

2020-01-07 15:52 湖北公务员考试 https://hb.huatu.com/孝感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湖北华图

  相关阅读:2020年上半年湖北教师资格证笔试资讯专题

  课程推荐2020年上半年湖北教师资格证笔试课程

2020年上半年湖北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入口

  时间安排

  网上报名时间:1月9日9:00至12日16:00;

  报名审核时间:1月9日9:00至12日17:00;

  网上缴费截止时间:1月12日24:00;

  考试时间:3月14日;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技巧分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其中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和中学班级管理均属于教育学范畴;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则属于教育心理学范畴。具体试卷结构如下:

  

0

 

  不难看出,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和中学德育是考试的重点部分,分值总计占总分的68%。从中也可以看出,材料分析题也会从这四块内容出题。

  材料分析或考察考生对某一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的看法及理解,或考察考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下面将逐一举例,以帮助考生对解题进行整体的把握。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例1 2003年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放《校园何来“红领、蓝领”?》的专题片:“流动人员的孩子在城市上学,是一个难题,缴纳一笔借读费自不待言。”在四川成都市温江区某中学,多交借读费的学生穿的是红校服,而按规定数额交借读费的学生穿蓝校服;交费多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所有教室有VCD、电视、新课桌;而其他借读生只能在校外买饭吃,在均为旧桌椅的教室上课……

  运用教育原理,对这种现象加以评析

  【解答】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教育不平等现象,同学之间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等问题。

  (1)教育平等就其含义来说,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两个方面。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社会均等的最基本的前提,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的学校中表现出来的现象集中体现了教育平等的问题。

  (2)在农村,即使有上学的机会,他们所受的教育的硬件设施多是不达目标的、低层次的。然而就是这样简陋而无趣的学习机会,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另外,在城市的农民工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一大问题,常常因为昂贵的择校费而望而祛步。

  (3)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这些问题也在逐步解决。首先逐步完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扩充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使孩子能够受到较好的教育。其次,对于农民工子弟的上学问题,在各大城市陆续建立了农民工子弟学校,解决这些孩子的受教育问题。

  (4)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减少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教育不平等的种种现象,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单凭教育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坚定的长期促进教育平等的政策措施,尤其应从根本上解决造成教育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要实现教育平等,必须以法律为保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中学教学

  例1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常规做法是什么?

  【解答】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例2 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解答】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三、中学生学习心理

  例1 陈某,14,女,初二,智商正常,文化课学习成绩在班上却倒数一二名,尽管她每门功课也很用功地去学习,但是收获甚微,而且学习起来也很吃力。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都很着急,家长也很发愁,家长甚至怀疑陈某心理及智力有问题。后来偶然谈及便请家长将她带到医院心理咨询室,确诊为学习困难。

  怎样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难?

  【解答】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如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外部因素,如学校、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因素。而解决的方法要从原因入手。

  1.给予认知及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并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

  2.实施行为训练。每一次留一个她肯定能完成的行为作业,帮助她边增强信心边进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改善学习习惯,帮助其建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3.争取到家长的配合。

  4.对于由感知觉失调引起的学习困难,可进行一些感觉统合训练,包括针对其前庭系统、大脑神经分化、脑神经抑制等方面进行游戏或锻炼。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平等互动,教学相长。唤起需要,发挥特长。

  例2 初中生李某因为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因为他再也不是第一!

  针对李某的情况,怎样培养他的学习动机?

  【解答】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他自身的因素外,学校、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培养小辉的学习动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特别是利用他爱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蓝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

  2.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例3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解答】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四、中学德育

  例1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解答】如果我是邹老师,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例2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1)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解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

  (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另外,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

    (编辑:华图喻老师)